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字起源见闻 >


乌兰察布方言起源历史,乌兰察布话学习

时间:12-03 阅读量: 作者: 文字网

乌兰察布、丰镇、卓资、化德、商都、兴和、凉城、察哈尔右翼后旗、察哈尔右翼前旗、察哈尔右翼中旗的汉语方言均属于晋语张家口至呼和浩特片,四子王旗汉语方言属于大包片。 说明一点,晋语不等同于山西话,而是山西中北部以及山西毗邻地区陕北、冀西北、豫北、邯郸等地的方言,正像粤语一样,粤语不是广东话,而是指香港、广东大部还有广西部分地区的粤方言。晋语是在80年代被语言学者李荣首次从北方官话中单独列出,其主要依据是晋语保留了汉语古入声,南方方言除了西南地区大部都有入声,这是古汉语的一个特征,北方话除了晋语都无入声音此特点,所以显其的晋语特别‘土’,‘北方话里的山里话’。

乌兰察布方言起源历史,乌兰察布话学习

语法
就乌兰察布本地来说,在方言中也有着不小的差别,比如四子王旗和察哈尔右翼中旗的人说话的口音就与察哈尔右翼前旗和商都县、化德县的人有着较大的区别。更确切地说,卓资县的旗下营镇、四子王旗等地人们的口音大体上和呼和浩特地区的武川县、和林格尔县差不多。而凉城县南部地区人们的口音与山西省右玉县、左云县一带的很接近,兴和县南部地区人们的口音与山西省阳高县一带的接近,其他地区的口音则大体上相当。所以,面对如此复杂的地域方言,要想准确地反映出乌兰察布的方言,实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我们只能说一说大多数乌兰察布人们共用的方言。
乌兰察布的方言在语音上的特点,主要是表现在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在方言的词汇上既有与普通话相一致的,也有不一样的。不一样的词汇像普通话的“结巴”,在当地叫“结磕子”;“打盹”在当地叫“丢盹”;“地方”在当地叫“地斯”;“饱嗝”在当地叫“饱声”;“鲜红”在当地叫“红丹丹”;“鼻涕”在当地叫“脓带”;“被子”在当地叫“盖窝”等等。
乌兰察布方言词汇的另一个特点是把一些常用的词汇加入了特殊的辅助成分,如果说表示一定意义的词叫词根的话,那么,用在词根前面起到辅助作用的是“前缀”、用在词根后面的就是“后缀”、穿插在合成词中间的就是“中缀”。而这些辅助成分用词不含有任何实际意义,只是起到调整音节的作用。前缀部分一般用在动词和形容词的前面,也有用在名词和象声词前面的。比如,“圪”字有圪吵、圪眨、圪翻、圪缩、圪梁等;“忽”字有忽闪、忽搅、忽抖、忽踏、忽摇等;“日”字有日唬、日噘、日怪、日脏、日玄等。后缀部分一般用在动词后面。比如“达”字有拍达、敲达、碰达、摇达、磕达等;“活”字有抢活、比活、摆活、参活、撇活等;“切”字有挖切、刻切、抠切、割切、啃切等。而中缀部分一般用在形容词和它辅助成分的中间。比如“格”字有金格愣愣、清格粼粼、脆格生生、凉格荫荫、紧格蹦蹦等;“不”字有赤不溜溜、土不混混、涩不粗粗、愣不悻悻、小不分分等。此外,在乌兰察布地区的方言中,词汇的重叠形式也非常突出,除了与普通话的一些相似之外,还有几种特殊的重叠形式。比如,动词重叠的有扫扫(院子)、看看(电影)、洗洗涮涮、进进出出等;形容词重叠的有厚厚的(被子)、肉肉的(小手)、高高的(个子);名词重叠的有头头脑脑、年年月月、上上下下;象声词重叠的有叮叮当当、叽叽喳喳、哼哼呀呀等等。同样,在乌兰察布方言中,儿式化的词汇运用也很广泛。比如,人人儿、猫儿、大官儿、老人儿、今儿、明儿、红红儿、欢欢儿等。在对人的贬损方面,乌兰察布方言也是有多种方式,像“猴”、“鬼”、“货”、“干”、“相”等词,大都用在这方面。比如,讨吃候、爬长猴、灰猴、枪蹦猴、没头鬼、小气鬼、灰鬼、挨刀鬼、懒货、妨祖货、没吊货、跳达干、忽喇干、抖达干、讨吃相、楞相等等。
其实,乌兰察布的方言很是生动形象,比如,特指某种东西的有“圪都”是指拳头;“牛牛”是指**;“切人”是指客人;“曲灯”是指火柴;“倒衩”是指衣服的口袋等。“山水”的意思是指洪水,比如说“昨天的这场雨可下大了,发了一场大山水”。“黑拉拉”是指两个物体中间的空隙,比如说“你钻进那个黑拉拉,给我把那根棍子取出来”。“圪劳劳”是指墙角的犄角旮旯,比如说“别到那个圪劳劳坐着,小心着凉感冒了”。比如说“你去脑头帮我把这件衣服挂起来”。“饥荒”的意思是指欠下的外债,“隆夺”的意思是指特别宠爱和抬举某个人或者是某件东西,比如说“看那个三娃子多没骨气,娶回来个媳妇一直就那么隆夺着,哪像个男人”。“黑欺”的意思是欺负别人,比如说“张四狗就是个欺软怕硬的货色,老是黑欺人家小侉子”。“等当”的意思是比划,比如说“他们不会种山药蛋,你给等当一下就知道了”。“支预”的意思是准备和预备好,比如说“你趁早支预好钱吧!估计买这匹马得两个钱了”。“躲对”的意思是尽量避免碰上,比如说“你千万要躲对开一些,怕人家找你的麻烦”。“整搓”的意思是收拾、整理,比如说“我不待要下地了,你把地下的东西整搓一下”。“搭捞”的意思是捞取,比如说“你把这个买卖搭捞上吧!肯定能赚一笔好钱”。“溜舔”、“溜沟子”的意思是指那种爱想方设法巴结有权有势的人,比如说“你看某某某那个样子,一看就是个溜沟子的货色”。“叨拉”的意思是聊天,比如说“没事儿来我家里坐坐,咱们好好叨拉一会儿”。
“尖团音”问题
“尖团音”是尖音和团音的合称。长期以来,戏曲表演艺术家把不分“尖团音”视为不专业。北方戏曲自古以来就是传播民族共同语的“天使”,都讲究字正腔圆、吐字清晰,所以度曲都必须以语音最清晰、声韵最完整的“中州音韵”为准绳。特别是京剧和昆曲里自然也就非常讲究尖团音的区别。能和京剧界并驾齐驱坚持整齐分尖团的只有河南戏曲,同时评剧、越剧、黄梅、柳琴、吕剧、晋剧、川剧等戏曲也都讲究分尖团。常香玉、马金凤、申凤梅、毛爱莲等艺术家,都非常讲究分尖团。凡在推普前成长起来的戏曲名家几乎都能区分尖团音,不分尖团的极为罕见。但是,因为普通话里只有团音没有尖音,大部分年轻人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尖团音了。
什么是“尖团音”“呢?狭义上讲z、c、s声母与i、ü或i、ü起头的韵母相拼的字叫尖音字,戏曲界称这一类为“轻尖团”; j、q、x声母与i、ü或i、ü起头的韵母相拼的字叫团音字”。如:普通话中的 ‘精经’、‘青轻’、‘星兴’都同音,而北方话地区尤其以河南为代表的中原地区和老艺术家们把‘精’念zing,‘经’念jing;‘青’念cing,‘轻’念qing;‘星’念sing,‘兴’念xing。又如 “酒”读ziou,“西”读si 这就是中原语音流传至今的尖音。广义地说,z、c、s和zh、ch、sh 的分别也叫尖团,戏曲界称这一类为 “重尖团”。《现代汉语词典》、《辞海》、《中文大辞典》、《辞源》四大辞书关于尖团音的诠释,认为“惟河南语尖团最清晰”、“河南口音尖团最分明”。而有的专家则认为在现代汉语各方言中客家话和闽语保留尖团音最多。 “中州音韵”是华夏三千年来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是汉语方言族群中声韵系统发展最快、最完整的基础方言。从上古到元代,仅声母就有了舌根音g k h ,舌面音j q x,舌尖后音zh ch sh ,舌叶音zi ci si ,舌尖中音d t n l ,舌尖前音z c s。双唇音b p m,唇齿音 f v。这八组声母是任何方言、次方言无与伦比的。不论任何地区、任何方言,缺一组都是语音成分发展不完全的方言,自旗人入关出现了尖音舌面化以来,许多学术大家都嘲笑尖团不分是“语音不正”。1923年至1957年间,江南“国罗派” 轴心人物黎锦熙联合“国罗派”门人王力和新派学者陆志韦把分尖团的“老国音”修改为尖团合流的“新国音”,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迫使吴玉章为首的“老音派”同意了他们的《修正草案》,即《汉语拼音方案》。其间北京京剧界人士始终不渝地拥护吴玉章分尖团的方案,就是在“法定标准音”、“语言规范化”等等的高压政策下,京剧界的艺术大师们也仍以“保存国粹”为由毫不妥协地坚持分尖团(样板戏例外)。因此“京剧讲究尖团”不仅在《辞源》上有说明,而且《汉语史搞》、《普通话语音史话》等普通话语音发展史上都有记载。
我们在教学生唱念课时,发现大部分学生都不能严格区分尖团音。因为《现代汉语拼音方案》里只有ji qi xi,而凡是学过汉语拼音的人都把z c s和 zi ci si读为‘资雌私’,而不知道zi ci si可以读为舌叶-龈后音。对于非专业语言工作者来说想学也学不会,想分也不清,而且剧团和艺校的老师对这方面知识精通的也不多。多年前曾有过我的师兄与老师探讨这方面学问时老师说不出所以然的现象。同时,我们在演出节目时发现年轻的观众不接受尖音。极少数老艺人和受方言影响的演员把个别字读成尖音时,立即会受到别人嘲讽,同时会有教语文的或者业余的老师及时指点纠正,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排斥抵触尖音字的局面了。

词汇特点
乌兰察布方言有很多以“圪”做词头的词
“圪”是乌兰察布方言里最常用的一个词头。它常常加在一些单音节的名词、量词、动词、形容词的前面,构成双音节词。
带词头“圪”的名词如:圪台、圪棱、圪角、圪崖、圪疤、圪蛋。
带词头“圪”的量词如:圪截儿、圪节儿、圪绺儿、圪堆儿、圪撮儿。
带词头“圪”的动词最多,例如:圪吵、圪怯、圪奓、圪抓、圪嚼、圪卷、圪摆、圪叨、圪瞪、圪沓、圪扭、圪肋、圪爬、圪翻、圪躺、圪挤、圪蜷、圪眨、圪谄、圪颤、圪揉、圪挪、圪摇。
带词头“圪”的形容词如:圪腥、圪朽、圪腻、圪瘆、圪搐、圪蔫。
带词头“圪”的词有不同的重叠形式:
一是“圪X圪X”相当于“X一X”。“圪涮圪涮”相当于“涮一涮”,“圪挪圪挪”相当于“挪一挪”,“圪挤圪挤”相当于“挤一挤”,“圪转圪转”相当于 “转一转”。
二是一部分“圪X”式动词可以重叠成“圪XX”式,并在“圪XX”后带个“的”字,具有形容词性。如:“长得圪晃晃的了”。
三是一些“ABB”式形容词可以嵌进一个词缀“圪”,构成“A圪BB”式。如急圪念念、稠圪洞洞、白圪生生、新圪棱棱。
词头“圪”的作用,主要是把一个单音节词变成了双音节词。词头“圪”作名词时,隐含有“表示小”的意思。如:圪弯、圪角、圪头。作动词时,表示的动作具有短暂、轻微的特征。如:圪摇、圪颠、圪眨、圪晃,圪闪、圪挪。
晋语分支
晋语分为八支:
邯新片(邯郸-新乡方言):分布在山西东南部、河北南部与河南北部,包括晋城、邯郸、焦作等地。
并州片(并州方言):分布在山西中部,包括太原、晋中等地。
吕梁片(吕梁方言):分布在山西省中部吕梁山区与陕西北部黄河沿岸部分地区,包括吕梁等地。
上党片(上党方言):分布在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西麓地区,包括长子、长治、潞城、壶关、襄垣等地。
五台片(五台方言):分布在山西北部与内蒙古中部,包括忻州等地。
大包片(大同—包头方言):分布在山西北部、河北省西部与内蒙古中部和陕西北部,包括大同、包头、乌兰察布等地。
张呼片(张家口—呼和浩特方言):分布在河北省西北部与内蒙古中部部分地区,包括张家口、呼和浩特、乌兰察布等地。
志延片(陕西省的志丹县—延川方言),包括延安等地。
乌兰察布方言作品
东路二人台,歌曲《集宁我爱你》,微剧《我是乌盟人》,我是乌盟人剧组由艺聚网组织成立,拍摄当下流行的网络微剧以及微电影,受到了广大当地朋友的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