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字起源见闻 >


浅谈关于筠连方言

时间:04-05 阅读量: 作者: 文字网

筠连县位于宜宾市南部,北邻高县、东邻珙县。筠连的方言较为独特,不与地域较近的高县、珙县、宜宾等地相同,反与地域较远的自贡、富顺、隆昌、内江、仁寿等地相同。
 

浅谈关于筠连方言

筠连县城
 
按我国汉语言的分类,四川方言属于北方官话系统内的方言。按四川方言的分类,一种分法为有卷舌音区和无卷舌音区,有卷舌音区约占全省汉族地区的18%,筠连与自贡(自流井、沿滩、大安区)、富顺、隆昌、内江(市中、东兴区)、仁寿等地属有卷舌音区;另一种分法为有入声区和无入声区,筠连方言属无入声区,也与自贡(自流井、沿滩、大安区)、富顺、隆昌、内江(市中、东兴区)、仁寿等地同属一区。与上述区县相连成片的而言,筠连远吊在南面不相连。所以,筠连方言是一块语言的飞地。
 
筠连方言这一语言的一块飞地是如何形成的?现在没有权威的说法。1997年,筠连籍在外人士、贵州大学中文系主任梁冬梅曾著有《筠连方言与普通话》一书,对筠连方言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了系统的记载,但对其形成的历史没有作说明。筠连县里有一部分人是在5-7代以前从富顺、隆昌一带迁入,筠连方言的形成是否与移民历史有关?筠连人到省内其他地方,听口音会被误解为自贡人。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筠连人外出做生意与其他人交往时,说自己是筠连人,好多人不知道筠连县;说自己是宜宾人,口音又不像。有的图干脆,就说自己是自贡人!毕竟自贡的名气大些。
 

浅谈关于筠连方言

《筠连方言与普通话》
 
筠连方言可细分为县城方言、沐爱方言、高坪方言三种,县城方言分布最广,主要分布在筠连县境西部及高县罗场、蕉村、落润南部、珙县沐滩、孝儿、云南盐津东部等地。筠连方言的北界在高县落润场镇的北场口,落润北场口以下往北朝高县县城方向属高县方言,北场口以上往筠连方向属筠连县城方言。云南盐津东部方言与筠连县城方言绝大多数相同,稍有不同的是前者在后缀词带了一个语气词“吗”(一声)。
 
沐爱方言分布在筠连县的东部地域。沐爱方言语音较重,其个别音与县城方言有所区别,常在话前啜一个语气词“诗嗡”(快念音),“诗嗡”带有一定询问意的语气词,如“诗嗡(音)你看这件事怎么办?”,“诗嗡(音)这是个啥子东西”等,此外沐爱方言还将“沐爱”念作“木赖”,“金銮”念作“金兰”。
 
高坪方言分布在筠连县南部的高坪、联合、团林三个苗族乡及蒿坝镇部分区域。这些区域苗族要占30%左右。在苗汉人民日常交往中,苗族除了说本民族语言外,都能说汉语。同时汉族在说话中也带有一些苗族的腔调,这就与筠连县城、沐爱有所不同,被戏称为“打苗腔”。
 

浅谈关于筠连方言

筠连方言分区示意图,分别是县城方言(红线以西)、沐爱方言(红线以东)、高坪方言(红线以南)
 
随着交往的发展,沐爱方言、高坪方言正在向筠连县城方言靠近,差别越来越小,不是筠连本地人可能听不出来。
 
筠连方言内有一些异于其他四川方言的读音及词语,如“地下”读成“的虾(音)”,“树子”读成“书子(音)”等,这都与自贡、内江等地相同。但筠连方言有一些独特的用语,如果不加解释外地人可能听不懂,以下举几例:
 
嚎伙。筠连方言里形容场面大,比如:张三娃结婚那嚎伙才不得了哦,摆了一百多桌!
 
风湿麻木。这里的“湿”读“诗”音,在筠连方言里,“风湿麻木”不是一种病,而是一个人不务正业、不听教导而且自以为是的捣蛋鬼。比如:你一天到黑不干正事,抱着手机耍,风湿麻木的!
 
丫玉。“丫玉”一句最能体现筠连方言的特色,其有四种含义。第一是物件小巧精美,比如说:这件毛衣制得好“丫玉”哟!第二是姑娘长得乖巧漂亮,比如:张二妹长得好“丫玉”。第三是事情办得完整、妥贴,比如:你叫我去办手续的事是办“丫玉”了的哈!再如:东西我都收拾“丫玉”了,你马上过来接我。第四种是最有特色的,是讽刺、挖苦的意思,这是在很多方言里没有的。如:你这样说,就是在“丫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