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字起源见闻 >


浅谈陆河方言

时间:04-27 阅读量: 作者: 文字网

尽管陆河人千百年来一直与海陆丰福佬人处在同一行政区域内,陆河县属于海陆丰地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陆河在文化上却属粤东客家文化范畴,是纯正的客家地区。语言,客家人称之为“喂”,所以陆河话被称之为“陆河喂”。陆河人讲的客家话,具有相当鲜明的独特性和地域性,与周边其他地区的客家话都不一样。


陆河话,也是陆河式客家话,它属于粤东客家话的一种。不管是与周边的揭西、普宁,还是梅州的五华、兴宁、梅县,以及河源的紫金、龙川,乃至惠州等地的客家话相比较,陆河的客家话都不相同,它自成体系,独具特性。


据潮州韩山师院的语言学家潘家懿多次赴陆河实地调查后得出的结论:海陆客(主要是陆河客家)内部一致性很强,与其周边的五华、紫金、揭西、惠东、普宁等县的客家话有明显的差异,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去声分阴阳和阳平字念高平调。在台湾,陆河等海陆丰迁过去的客家后裔,因为这个特性,所以被称为“海陆客”,以示有别于梅州(四县)等其他地方的客家。


因为上述这些特点,所以陆河客家话讲起来会比较粗声大气,声调很高。陆河人往往会称自己所讲的客家话是天下最“硬”的客家话,并自称是“硬客”,而称梅县等软声软气的客家话为“软客”。梅县人如听陆河人讲客家话,会感觉像是在“吵架”。


为什么陆河客家话会与其他地方的客家话不一样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几百年来,陆河客家人长期与海陆丰福佬人(闽语系)处于同一行政区域(海丰、陆丰两县),彼此杂处在一起,所以,不仅风俗习惯,而且连自己的语言也深受海陆丰福佬人的影响,渗杂了一些当地福佬话的特性,从而形成独特的陆河客家话支系。


在深圳、广州、东莞、惠州等异乡街头,如果听到旁边的陌生人在讲陆河话,陆河人立即就可以辩认出他(她)们是陆河老乡。因为,陆河话就是陆河人在外最好的辩识标志。这时只要走过去,用陆河话问对方是陆河哪里人,那他(她)们大多会会心一笑,然后用陆河话回答是来自陆河哪个地方。这种情况,笔者就亲身经历过许多次。没有一次认错,次次都准确无误地猜对了,对方确是陆河乡亲。


因此,要如何分辩某人是否是陆河人?一个最为简单的办法,就是看其是否会讲陆河话。如果其不会讲陆河话,那一般就不被视同为是真正的陆河人。如果其讲的是陆河话,那自然就被视为是陆河乡亲了。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员流动的加大,强势娱乐和文化的冲击和同化,使陆河客家话深受普通话、白话(广府话)等强势语言的冲击,词汇、句式等(尤其是口头俗语)多方面深受影响,发生了不少变化,甚至面临着变异和消亡的危机。如今,许多陆河的年青人已经讲不正陆河客家话了,多数是讲半咸半淡的变异陆河话,而且,许多陆河客家话特有的词汇也在慢慢地消亡,取而代之的是由普通话生译过来的词汇。


还有一个更为严重的情况:那就是不少长期在外地定居的年轻父母,他(她)们不再教自己的孩子说陆河话,而只跟孩子说普通话或白话(广府话)。这就使这些孩子彻底丧失了母语能力(陆河话),转而以普通话或白话(广府话)为母语。这样就带来几个问题:一是导致这些孩子往往无法与祖父母以及其他年长的亲友乡亲正常交流,有些陆河老人家很想亲近孩子,却苦于无法沟通,反而日渐疏远,因为这些年长的陆河人大多不会讲普通话或白话(广府话);二是使这些孩子自外于陆河,将很难得到陆河人的心理认同;三是使讲陆河话的人减少了,让陆河话陷入消亡的危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