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字起源见闻 >


济宁话起源历史,济宁方言学习

时间:11-17 阅读量: 作者: 文字网

济宁话是山东省济宁地区的方言,大部分属于中原官话中的兖菏片或蔡鲁片。虽说山东话很有特点,但是,和济宁话还是有很多地方不一样,可以说山东话分片,每一片和每一片的特点不一样。离开济宁市方言就有变化,就不是纯正的山东话。山东人口之多,历史悠久,方言也不例外,可以用市来划分。
而广义的山东方言是齐鲁方言融合与沿海胶州等的再融合,所以山东鲁南方言和山东鲁西方言还是有些区别的。

济宁地方的方言有很多特点,这些特点是独一无二的,济宁人口流动大,有很多少数民族在此定居,有回族、满族、布依族、壮族、朝鲜族、蒙古族、彝族、苗族、白族、黎族、藏族、土家族、俄罗斯族、畲族、瑶族、侗族、纳西族、仡佬族、哈尼族、维吾尔族、傣族、哈萨克族、僳僳族、佤族、拉祜族、水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锡伯族、普米族、怒族、鄂温克族、德昂族、独龙族、鄂伦春族,都分布在济宁市区及12县的90多个乡镇、180多个村庄。
济宁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美称,春秋时期五大圣人,即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孔伋均出生于济宁,文化底蕴很深,经过7千年的文明史,语言特点显著,浓厚。
济宁话比较直,对起话来像是在骂人,其实不是,因为山东人豪爽,不计较小结,直言直语,从来不打弯,所以山东很多地方的方言就是骂人的话,但是表面是是骂人,话的真正含义却是感叹词或玩笑话。

济宁话起源历史,济宁方言学习

济宁方言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上的济宁方言是指现今济宁市全境的方言,包括市区和下属县市的方言;而狭义的济宁话仅指原济宁城(老城墙以内)以及周边郊区的方言,大致在今任城区境内。这里介绍的济宁方言是狭义上的济宁方言。
济宁方言在方言区划分上属于官话—中原官话—兖菏片。大体上与其他鲁西南三市:菏泽、枣庄和临沂西部县区的方言相同,但在有些地方又颇具特色。原称中原官话蔡鲁片,是蔡鲁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淮海官话又称老官话,是与今北方官话(主要指东北-北京官话,即新官话)相对立的官话区。宋明以来是北方地区的主要方言,明清后仍深刻影响着北京官话。相比北京官话,具有尖团对立,文白异读的特点。平剧之中的上口字与念白读音部分即来自中原官话。
济宁方言与中原官话核心区(河南洛阳开封等地)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尖团音合流:如剑=箭,钳=前,血=雪。在今河南核心中原官话区中,以上三组字读音都不同,等号左边为团音(即见组字),右边为尖音(精组字) 2.平翘舌音不分:淮海官话有平翘舌音的对立,这一点与北平官话相同;但济宁方言中的翘舌音很弱近乎于平舌音,仅能以音调和语境区分相应字词。受推广普通话影响,济宁地区的年轻人逐渐学会了翘舌音字,但在发音时仍有翘舌音较弱,在快语速中不易区分等特点。
声母
济宁方言的声母与普通话的类似,但比普通话多3个,共24个。如果算上零声母(y,w),则有26个。
分别是:双唇音3个:b、p、m 唇齿音1个:f 平舌音3个:z、c、s
舌尖音4个:d、t、n、L 翘舌音4个:zh、ch、sh、r(发音缺陷严重近乎于舌尖前音)
舌面音3个:j、q、x 舌根音3个:g、k、h 零声母y、w
确切来说,y、w并不是声母,实则是韵母i和u,如演(yan)其实是ian(三声);网(wang)其实是uang(三声) 只是在教育中,特别是打字时为输入方便,因此以y.w来替代。
以上声母与普通话的23个声母相同。但济宁方言比普通话多出三个声母:即ng声母、v声母和舌面声母n'。
ng声母即舌根浊鼻音,属于浊音,而非汉语拼音中b、d、g这种不送气清音。即“嗯”的发音,此字并不读en,只是在拼音输入法中没有ng,故只能以en替代,可自行百度“嗯”字。由于济宁方言很少有零声母,即直接以韵母作整体的音,因此都在前面加了一个Ng声母和韵母相拼,比如俺(ngan),而非普通话an。但由于普通话里没有ng声母,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年轻一代的济宁人普遍ng声母脱落,这不得不引起重视。
这里给出ng声母比较通俗易懂的发音方法:先发汉语拼音里的g或k,摆出口型,不要发音,然后用鼻腔发音,让气流完全从鼻腔出来,即为ng声母。Ng声母可与an相拼,即为俺(ngan)。
v声母是与f声母对应的唇齿音,在北方官话(如东北-北京官话及冀鲁官话保唐片)中常作为零声母u的自由变体出现,在老派济宁话中,v声母与介音i相拼,如微:vi
舌面声母n'是与边音n对应的舌面音。在普通话教程及北方官话中,声母n专指舌尖音n,即用舌尖发出的n。在济宁话中,n与开口呼和合口呼相拼时也是舌尖音(开口呼即韵母没有i u yu也没有介音i u yu,如南、农;合口呼即韵母是u或者含介音u的,如怒 挪)。但在济宁方言乃至整个中原官话中,当n与齐齿呼和撮口呼相拼时,即与带有i或yu介音的韵母(如你、年、娘、虐)相拼时,n变为舌面音,特记为n'。读者可自行读上述括号中的例字以感受不同。事实上,除东北-北京官话外,其余所有方言都有n声母在介音i yu时变为舌面音的情况,故在过去,从未将n与n'对立,而当作同一声母在有介音的情况的变化。但在2005年之后的普通话教程中,对n声母字要求为一律读作舌尖音n,包括你、年、鸟、虐等字,将舌尖音n认定为唯一声母,因此将舌面音n’与n对立。
韵母
济宁方言共40个韵母,与普通话大体相同,只比普通话(39个)多一个韵母。相同的韵母此处不再赘述,可参考韵母。只介绍多出的一个韵母:iai(汉语拼音,i和ai拼,读音参照老派济宁话中矮的读音,不是ai)
此读音既可作为零声母字,譬如矮(iai)、崖(如老派读音“越河崖”)等字的读音,也可作为韵母与声母j、x拼。比如解(jiai)鞋(xiai)
事实上,在普通话中读jie,xie的字,在济宁话里有的是不同音的,只是差别不大,难以发觉。比如姐解不同音,邪鞋不同音。列出部分字,济宁话方言者可以自己比对。
jie:接揭孑节劫结洁诘杰捷截婕姐借 jiai:街阶介解界芥戒诫
xie:些邪血泻 xiai:鞋蟹械谐懈偕
此情况在山东境内各个地区:从济南到济宁再到青岛均相互独立的出现,并且在与山东接壤的江苏徐州及部分河南地区也有分布。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上述所有Jiai字均出自团音(见组)字,但jie音虽然大部分来自尖音(精组)字,但也有少数出自团音(见组)字
声调
济宁话同普通话一样,具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即保留古代汉语平上去入四声中的平上去声,平声分阴阳,没有入声。但济宁话与普通话在声调方面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不同:
四个声调的调值不同:普通话 济宁话阴平 55 213阳平 35 53上声 214 55去声 51 312
入声字归派不同:入声是古代汉语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在大部分的官话方言中,入声已经消失,大量入声字被归派进其他三声之中。事实上,入派三声的规律正是官话方言分区的划分依据。普通话采取了北平官话的入声归派方式,即入声字不规则派入阴平、阳平、去声;而济宁话作为中原官话,大体符合中原官话清入、次浊派入阴平,全浊派入阳平的特点。两者没有谁对谁错之分,故在讲方言时不应按照普通话的声调去讲。简单来讲,即普通话中有很多读阳平、上声和去声的字,在济宁话中读阴平和阳平,其中以读阴平居多。在中老年济宁人的口中,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许多年轻一辈人,自小受到普通话的影响,自觉或不自觉的将该字在普通话的声调对应切换到方言中,将原本在方言中读阴平的字读成普通话相应的声调,以至于许多老辈济宁人评价这些年轻人说的是外地腔济宁话,这一点值得年轻人予以重视。年轻人不仅应当要讲方言,而且要讲正确的方言!下面给出部分常用的归派不同的入声字,读者可根据长辈口中的读音自己感受:济宁话中读一声,而普通话读二、三、四声的入声字:答、折、执、札、察、哲、节、洁、结、决、诀、觉(jue)、得、德、则、即、职、识、隔、格、革、福、幅、蝠、竹、菊、足、烛、级、脊、级、辑、吉、壳、葛、塔、甲、褶、法、渴、铁、笔、匹、乙、北、百、窄(zhei)、尺、谷、骨、嘱、曲、雪、索、踏、榻、摄、涩、彻、撤、浙、设、屑、括、质、室、不、猝、血(xie)、扩、却、确、握、刻(kei)、克、客(kei)、侧、测、色、式、饰、策、册、迹、赤、适、释、益、速、复、覆、率(lv)、宿(xu)、促、蜡、腊、触、聂、列、烈、裂、猎、叶、页、业、作、立、粒、笠、热、末、沫、莫、入、日、劣、孽、月、岳、粤、越、阅、悦、密、蜜、栗、粟、绿、律、物、务、落、洛、烙、络、脉(mo/mei)、乐、略、若、弱、虐、药(yue)、角(jue)、脚(jue)、肋、勒、力、域、麦(mei)、墨(mei)、木、鹿、陆、录、禄、觅、浴、欲、液、恰、恶、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