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字起源见闻 >


哈萨克老文字

时间:10-04 阅读量: 作者: 文字网

哈萨克老文字是哈萨克族现在使用的是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据考古发现和学者研究,哈萨克族先人在公元6至8世纪使用过突厥文,8世纪以后使用过回鹘文。10世纪后,随着伊斯兰教在中亚的广泛传播,哈萨克族在信仰伊斯兰教后,逐渐采用阿拉伯字母拼写自己的语言。

历史上的哈萨克族曾经使用过许多文字,公元6~8世纪,使用过古突厥文,8世纪之后又使用过回鹘文,其后又使用过察合台文。随着伊斯兰教的传入,逐渐采用阿拉伯字母拼写自己的语言。

由于阿拉伯字母与哈萨克语的语音系统不同,在拼写上存在很多问题。20世纪初,哈萨克族对察合台文进行了改革,形成了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现代哈萨克文,习惯上被称为哈萨克老文字。1959年设计了哈萨克语新文字,1965年开始推广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哈萨克新文字,并一度和哈萨克老文字并用。但是,经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推行哈萨克新文字的条件尚未成熟,1982年哈萨克族又全面恢复了老文字。 1982年9月1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7次会议指出,经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推行哈萨克新文字的条件尚未成熟,而新、老文字长期并用,又不利于哈萨克民族科学、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于是会议通过了“全面使用维吾尔、哈萨克老文字和改变并行维吾尔、哈萨克新老文字”的决议。此后,又全面使用了哈萨克老文字。

由于阿拉伯字母不能充分表达哈萨克语的语音系统,在正音和正字上存在过混乱状况。苏联哈萨克族于1917年和1924年前后两次对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哈萨克文进行了改革,去掉了一些不必要的字母并增加了软音符号。于是,用3个阿拉伯字母拼写哈萨克语9个元音的混乱现象才得到克服。中国哈萨克族在上述两次改革的基础上,于1954年修订了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哈萨克文字母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用哈萨克文出版了大量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图书,其中包括本民族的创作和中外名著的译本,并出版了多种刊物。1959年中国哈萨克族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方案(表2中国哈萨克文新文字),1965年开始推行。实践表明,全面使用新文字的条件尚不成熟,而同时使用新、老两种文字又对发展民族文化、教育事业不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于1982年9月13日决定全面恢复使用老文字,将新文字作为拼音符号加以保留。

哈萨克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其语言按语言系属分类,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克普恰克语支;按形态结构分类,属粘着语类型。在亲属语言中,与其最接近的是柯尔克孜语。
哈萨克语有9个元音音位,其中前元音5个,后元音4个;辅音音位有24个,其中清辅音有10个,浊辅音有14个。语音方面的主要特点是元音和谐和辅音同化规律,元音和谐主要是前后元音和谐,即在本族词汇中,前后两组元音不出现在同一个词汇中;辅音同化主要特征是以元音或浊辅音结尾的词后面要加以浊辅音起首的附加成分,以清辅音结尾的词后面要加以清辅音起首的附加成分。语法方面的特点主要是语法变化大多靠在词干末属加附加成分来实现。每一个字母视其在词里的位置不同,写法略有变化,有词首、词中、词末3种变体。拼写时以词为单位从右往左连写。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哈萨克文,在哈萨克族人民的文化发展史上起过重要的作用,通过它保存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哈萨克语的词汇十分丰富,大多数词都与同语族的亲属语言同源,出自古突厥语。由于长期从事畜牧业生产,关于畜牧业的词汇尤其丰富,区分相当细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中国哈萨克语比较一致,方言差别很小,各地哈萨克族均能自由地交谈。伊犁地区的阿勒班和苏万部落的语言和其它部落的语言有细微的差别。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和词汇方面。
中国哈萨克族除了使用本民族语言外,有不少人还兼通汉语或维吾尔语。尤其是居住在城市的哈萨克族,大多都能说汉语或维吾尔语。

在苏联,哈萨克族于1940年全面使用以斯拉夫字母为基础的文字。这种文字共有42个字母。除原有的斯拉夫字母外,增加了9个字母。42个字母中有7个字母主要用来拼写俄语借词。蒙古国西部地区约有13万哈萨克人也使用这种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