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字起源见闻 >


武汉话变调现象

时间:03-23 阅读量: 作者: 文字网

所谓变调现象,就是指声调语言中的由调音节在一定情况下发生音调变化的情况,如我们都知道的普通话中存在两个三声(上声)连续时前一个三声念二声的现象(严格来说是变调为24·214,和35·214有区别)。武汉话中也有这个现象,主要有两种类型:
①上声变调
与普通话的上声变调类似,武汉话的上声也存在变调,但规则不同:
只有上声字单读或者在语言停顿的末尾,它才保持原调;其它情况均变调为33.
例:你洗了澡冇?&我已经洗了澡,你咧?
前一句中的“澡”字,由于在句中,故变调为33,而后一句的“澡”保持原调,即42.
这个变调的变化幅度不明显,造成很多人在学习武汉话是出现声调方面不地道的现象,但地道武汉话母语者,则很容易区别这两者的区别。
②调化阴平
这种变调是普通话中没有的,它的规则如下:
1.叠词的称呼
如“爸爸”“爷爷”“浩浩”“婷婷”等叠音的称呼词中,第二个字一律变为阴平声,即一声;但若两字原调为上声,可变可不变,如“奶奶”“姐姐”。
2.习惯的变调
这类词没有规律,需记忆,亦为第二个字改念阴平。此处进行一定总结:
屋里 角落 得罗 姑娘 麻木 笤帚 里面
这个现象很类似于北京话或普通话中的轻声。
入派阳平
由于入声的消失,原来的入声字全部转为阳平(二声)的现象。这是西南官话特有的,而其他官话如北京话或普通话中,古入声字转入其它各各音调,因此有很多武汉话,普通话异读(即不能一一对应)的自出现。此类字无任何规律,需记忆,但对于母语为现今仍保留入声的粤语,吴语,闽南语,客家话等的武汉话学习者来说,就很容易了,因为只需要把入声字全部念为阳平即可。这类字数量极其多,本文列举一些常用字,更详细的可以自行百度一下“入声字大全”。
数字里有:一,六,七,八,十。
常见物品:物,屋,笔,轴,竹,肉,雀,药,月,力,粒,客,脚
常用动词:得,乐,觉,没(沉没),接,
颜色:黑,白,绿。
助词:别,不,皆,
其它:叔,薄,落,
(备注:“,”表示没有列举完“。”表示该类列举完全)
(以后将会推出更进一步的研究成果,包括武汉话特殊的声韵母问题和特殊的语气助词问题)